《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實施以來,京津冀三?。ㄊ校┱湍茉雌髽I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重要指示精神,京津冀清潔取暖工作成效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京津冀共完成農村“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658.45萬戶,涉及取暖面積超過6000萬平米,每年減少散煤燃燒約1400萬噸,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以2018年12月份為例,北京、天津、石家莊優、良空氣質量天數分別由2016年的13天、11天、1天提高到2018年的27天、24天、10天,中重度污染天數分別由10天、12天、17天降低至3天、5天、10天。
從抽樣調查情況看,京津冀農村“電代煤”“氣代煤”整體滿意度達到89.2%,大部分地區達到預期效果,但部分地區還存在政策延續性不強、補貼不到位、取暖效果差、工程質量不高、少數家庭補貼后依然無力承擔取暖費用等問題。
“氣代煤”“電代煤”工作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困境
01
“政府補不起、企業擔不起、群眾用不起”已經成為制約“電代煤”“氣代煤”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是巨額的財政補貼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巨大負擔。據不完全統計,2017-2018 年京津冀建設和設備補貼高達約 750 億元, 每年運行補貼約為 16 億元,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財政壓力。通過調研了解,天津市武清區因財政缺口拖欠工程及設備款達 29 億,部分設備廠商、工程施工企業表示經營困難。河北省原本承諾三年的補貼政策也出現退坡。
二是工程建設投資巨大,部分能源企業表示無力承擔。據邢臺燃氣集團和邯鄲華潤燃氣公司反映,在推進“氣代煤”過程中,兩地政府均未落實入戶管道補貼,由企業自己承擔改造成本。在戶均管道造價超過 4000 元的情況下,企業實施煤改氣工程收入的僅有用戶交納的安裝費 2600 元/戶,截至目前兩家企業共墊付差額資金 1.9 億元和 2.8 億元。而農村“電代煤”將農村戶均供電能力由 1.5 千瓦提升至 8-9 千瓦,戶均配變容量提升 2-4 倍,個別地區主配網增容改造投資甚至已超過電網“十三五”規劃投資整體規模,短時間內,企業面臨投資不足的困境。
三是燃氣企業運行虧損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大大降低的企業參與的積極性。經調研初步統計,2017-2018 取暖季,天津燃氣企業 LNG 價格倒掛虧損約 1.9 億元。2018-2019 取暖季,LNG供氣約 31.9 萬戶,按 5 元/立方米、戶均用氣 1000 立方米測算,預計虧損達到 8.3 億元。邯鄲華潤燃氣有限公司 2018 年冬季居民需求量約為210 萬立方米/日,而平價氣資源僅有 23.6 萬立方米/日,約有 186.4 萬立方米/日的氣量需高價采購,而在氣源緊張時還需補充高價液化天然氣緩解居民用氣壓力,價格倒掛嚴重。
四是居民取暖成本提高后,部分地區存在“返煤”的可能性。根據調查樣本顯示,河北“電代煤”“氣代煤”扣除地方運行補貼后,戶均取暖費用比過去提高1000-2000元。在當前補貼狀況下,有11%的用戶表示仍無力承擔清潔取暖成本,如果沒有運行補貼,則有超過30%的用戶表示無力承擔清潔取暖經濟成本。特別張家口農牧地區的清潔取暖設備基本上處于棄用狀態(由于家庭年收入較低,取暖方式主要以牛糞、干柴燃燒取暖為主,燃煤用量約半噸左右/年,約 500 元/年,即便清潔取暖補貼力度再大也遠遠高于傳統方式)。
02
“電代煤”“氣代煤”工程施工和運維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一是搶工期現象比較普遍,多個施工企業多現場施工帶來安全管理壓力。由于搶工期,部分清潔取暖工程建設程序審核不嚴格,部分清潔取暖工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基層政府為完成指標任務,在工程建設中存在程序審核不嚴格,先建后補程序現象比較普遍,部分工程存在質量問題。
二是部分新進燃氣企業和設備廠商技術實力較弱,建設運維使用過程中安全管理薄弱。邯鄲磁縣、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均有群眾反映實施“氣代煤”工程后燃氣管道有漏氣現象,并偶有爆炸事故發生。部分民營燃氣企業運維能力難以保障,為居民冬季取暖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是取暖設備品牌眾多,后續設備維護量大,一旦產品出現批量質量問題易導致社會問題。受到清潔取暖政策拉動,京津冀地區形成規模龐大的設備供應、工程建設產業。河北各地區基本上招標都有最高限價,普遍低價中標,且遠低于市場價格。“氣代煤”也是低價壁掛爐唱主角,低配置、小馬拉大車的壁掛爐成了“氣代煤”的主流。調研發現限價政策可能導致廠家降低配置或降低服務規格,存在較大的質量隱患。
四是個別群眾對改造后設施不熟悉,且農村地區氣代煤工程點多、面廣、線長,尤其是涉及地下管網和露天管道鋪設,施工工藝復雜,安全運行管理難度非常大,管道維修改造非常多。雖然各村設置專職巡查人員幫助燃氣公司進行維護管理,但由于群眾誤操作、設備質量不過關等原因,使用中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03
部分地區“電代煤”“氣代煤”工作缺乏細致、統籌規劃,很多問題未經過充分論證和考慮
一是河北省廊坊、保定等地出現政府采購的取暖設備與居民需求不匹配取暖效果差的現象,造成當地居民大量棄用政府采購的蓄熱式電取暖設備,除個別條件較好的居民通過自行采購其它取暖設備保證取暖外,大部分用戶依然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散煤燃燒取暖。
二是張家口壩上地區取暖季為6個月,卻執行與其他地區5個月取暖季同樣的設備和補貼標準,造成該地區燃煤與清潔取暖并存的普遍現象。
三是天津、河北等地在“電代煤”工程建設中,由于對確村確戶困難估計不足(電網企業以電表數量為標準,地方政府以戶籍數為標準,統計標準的不統一),極大影響了工程進度。據了解,天津市自2018 年 4 月份啟動至8月份才完成全市范圍確村確戶調研,距離取暖期不足 2 個月,對施工周期、安全管控帶來極大影響。
四是個別地區存在“電代煤”“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城市建設規劃脫節現象,舊城改造、農村拆遷等導致“電代煤”“氣代煤”工程建設面臨投資浪費情況。如:邯鄲市2016年個別城中村完成“煤改氣”后尚未通氣,全村即被拆遷,造成財力浪費,群眾和燃氣公司頗有意見。
04
能源保障供應依然有較大不確定性
隨著清潔取暖工程的大力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帶來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超過華北地區電力和燃氣供應能力,局部地區一度出現供電、供氣緊張,甚至出現“無氣可用”的局面。據我局掌握的數據統計,2017-2018年取暖季期間京津冀三?。ㄊ校┨烊粴庑枨笤鲩L均超過了20%,河北省達到97.19%。各主要城市電力負荷增長均超過了10%,特別是河北石家莊市,電力負荷增長達到86.7%,能源供應出現緊張。未來兩年,僅河北省還將開展540萬戶改造任務,而受儲氣設施建設周期與環保要求多重因素影響,京津冀地區能源供應依然面臨著“緊平衡”狀態,供應風險依然存在。
工作建議
01
研究建立京津冀清潔取暖一體化工作機制
當前京津冀清潔取暖北京、天津補貼力度較大,當地居民取暖成本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河北清潔取暖補貼力度較小,居民取暖成本較高。建議從國家層面將京津冀清潔取暖工作納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統籌考慮,研究建立京津冀清潔取暖一體化資金、價格、市場保障體系,縮小三地之間的差距,推進京津冀清潔取暖協調發展。同時也建議進一步加大國家清潔取暖專項基金的支持力度,有效緩解當前地方政府面臨的財政困境。
02
加強清潔取暖頂層設計,合理選擇清潔取暖技術路線和取暖方式
我國北方地區幅員遼闊,各地冬季取暖方式是延續多年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客觀性、合理性。建議各地政府要堅決貫徹“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工作原則,加強調查研究,強化對不同技術路線和取暖方式的論證工作,有效指導并穩步推進不同地域開展清潔取暖工作,避免造成財政浪費和影響居民取暖效果,確保居民溫暖過冬。
03
全面評估資金、價格、市場交易等因素,保障政策延續性
各地應充分評估清潔取暖的財政保障能力、企業工程改造運行成本、居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冬季取暖用電、用氣價格和適當的補貼政策。清潔取暖工作在充分發揮企業積極性的同時,也應在居民承受范圍內確定價格,保障清潔取暖政策延續性,防止出現居民棄用清潔取暖設備,復燒散煤的情況。
04
強化市場監管,促進行業內生性增長規范化發展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出臺,新的資金、技術、人才大量涌入清潔取暖行業,推動了我國清潔取暖的迅速普及,也為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是部分企業管理不規范、產品不達標、運維服務不到位現象也普遍存在,給居民冬季取暖帶來一定的影響。建議各地加強清潔取暖行業市場監管,強化市場準入標準,引導形成規范、有序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促進行業內生性增長,為清潔取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健支撐。
05
科學制定清潔取暖發展規劃,保障能源供給與清潔取暖協調發展
能源保障工作是清潔取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在制定清潔取暖規劃的過程中,應把能源供應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有“一盤棋”思維,確保清潔取暖工作與當地燃氣、電力保障能力相協調。